你知道吗?胆囊癌偏好女性

时间:2018-11-28 00:00:00 来源:搜狐

导读: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胆囊癌胆囊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且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胆囊癌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易与胆囊炎

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胆囊癌

胆囊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胆囊癌发病率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且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胆囊癌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易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混淆,并容易出现肝脏及远处转移,手术切除率低。

此外,胆囊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也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

因此,胆囊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5%。而早期胆囊癌(T1)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60%。所以,我们要尽早发现胆囊癌。

如何早期发现胆囊癌,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危人群应该定期找医生进行动态监测,以利于胆囊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哪些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1.胆囊结石

约9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3Cm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lcm者的10倍。

2.慢性胆囊炎

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和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后者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胆囊结石是胆囊炎的罪魁祸首,结石-炎症-肿瘤是胆囊癌常见“三部曲”。

3.年龄和性别

胆囊癌偏好女性。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6倍,所以女性朋友患胆囊结石要非常注意癌变可能,尽早切除胆囊。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的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胆囊癌发生的平均年龄为62~65岁。

4.胆囊息肉

临床上胆囊息肉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胆囊息肉为假性息肉,多为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无癌变可能。真正的胆囊息肉是指绒毛状腺瘤,可以癌变,临床上要密切注意。

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

(1)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2)(息肉直径<10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

(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月)。

5.胰胆管汇合异常

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丧失Oddi括约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入胆囊,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状癌。

6.肥胖症和糖尿病

肥胖与多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肥胖症者[体质量指数(BMI)>30kg/m2]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其BMI每增加5kg/m2,女性患胆囊癌风险增加1.59倍,男性增加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囊癌的发生。

7.胆囊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有罹患胆囊癌者,其易感性明显升高,跟癌基因有关。目前的基因检测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患胆囊癌的风险,所以临床价值还不是很大。我们还不能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去做预防性胆囊切除。

综上,一般来说对于和上述高危因素有关的民众,建议3-6月接受B超和抽血检测CA199等肿瘤指标检查,如高度怀疑胆囊癌,要进一步行腹部CT、MRI或者PET-CT检查。

目前,临床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比如:缺乏一种对胆囊癌检测行之有效的肿瘤标志物,构建胆囊癌高危人群预测模型等,这些都是今后医学界努力的方向。

专家介绍

袁周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胰腺中心学习。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精通普外科疾病诊治,尤其是在肝胆胰肿瘤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擅长肝胆胰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肝癌、胰腺癌、肝门胆管癌等,特别是肝胆胰复杂手术,如肝脏巨大肿瘤切除、腹腔镜肝脏胰腺手术等;对于胰腺良性肿瘤,提出以保留胰腺功能为主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近年来开展精准肝胆胰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数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五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参编专著3本,英文专著1本。现兼任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委员、上海市普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分会委员等职务,同时担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和《Tumor》等编委。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上午,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袁周特邀通讯员/顾海鹰值班编辑/孙雯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