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咖共话产前分子诊断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成就

时间:2019-09-08 00:00:00 来源:搜狐

导读:9月6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徐晨明教授的主持下,产前分子诊断分论坛正式开讲。徐晨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芳教授:基因组时代下产前诊断与

9月6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徐晨明教授的主持下,产前分子诊断分论坛正式开讲。

徐晨明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杨芳教授:基因组时代下产前诊断与筛查

杨芳教授

杨教授回顾了我国出生缺陷现状。目前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90万例,出生缺陷病种8000+种,出生时明显可见缺陷例数为25万,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二级预防(产前筛查的产前诊断)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中之重。

杨教授介绍说,1997年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首次提出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游离的DNA,且浓度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孕10周的中位胎儿浓度为10.2%,孕10周到21周,胎儿浓度每周增加0.1%,孕21周后浓度每周增加1%。所以,随着孕周增加,胎儿cfDNA浓度增加,可增加NIPT检测的准确性。

经过多年实践,杨教授总结出经验:无创是筛查而非诊断,无创并非诊断金标准,对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更低,无创不可代替早孕期及中孕期超声结构筛查。35岁以上仍应推荐有创性产前诊断为第一选择,32周超声有补漏结构筛查的作用,孕期应规律产检,发现超声异常需及时就诊。所以NIPT及NIPT plus对于减少出生缺陷,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能缓解产前诊断资源不足的矛盾。

杨教授建议同行要严格掌握各种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重视假阴性和假阳性,引产或产后胎盘取样对于分析NIPT结果与胎儿结果不一致情况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价值。产前诊断离不开超声诊断,产前筛查阴性也不能忽视超声形态学检查。

随后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龚波教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邹刚教授登上主持席位,大会的第二阶段开始了。

龚波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许争峰教授:胎儿畸形的WES检测

许争峰教授

胎儿出生缺陷很大一部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在遗传因素中,染色体异常约占20%,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约10%,拷贝数异常约10%。单基因异常所致的胎儿先天畸形占10%-25%左右,另外还有许多先天畸形为多因素共同引起的多因子异常。许教授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未能明确诊断的出生缺陷,尤其是罕见遗传病得以明确诊断。常用的NGS主要包括:①基于panel的NGS;②全外显子测序;③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已经成为产前诊断的热点问题,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产前诊断工具,主要用于胎儿超声结构异常产前诊断,也用于胎儿发育障碍的产前诊断。

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吕康模教授: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液态芯片检测平台

吕康模教授

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理是由于16号染色体的α基因以及11号染色体的β基因发生突变,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一条或多条链合成减少或缺陷,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现有的传统检测流程操作复杂,漏检率最高达50%以上。达安基因的液态芯片检测平台,是将不同编码的磁珠上耦联不同的探针,在PCR产物上带有生物素标记,绿光激发生物素反应的荧光蛋白,CCD检测到激发出的光强度,红光激发磁珠合成材料,对微珠编号解码,检测结果简单明了,易发检测报告。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锋教授:人类精子库开展携带者筛查的初步思考

张锋教授

张教授认为,健康个体基因组上携带有大量遗传变异,包括疾病中尚未发掘的遗传因素以及临床中尚未解析的遗传变异,且其遗传致病贡献度被低估。现有的携带者筛查受制于对疾病遗传认识的不足,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张教授建议对于需要供精的不孕夫妇,可以在辅助生殖前对女方和志愿者更全面的基因检测,进行个体匹配,排除供者和女方为同一严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变异携带者。除了明确致病性变异外,疑似致病点位可纳入考量(VUS、晚发、多基因),针对供精业务的基因匹配业务可以先行利用遗传学知识,降低遗传致病风险。

大会最后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童建华教授以及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胡平教授联袂主持。

胡平教授、童建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徐晨明教授:全基因时代的产前诊断策略

徐晨明教授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高通量生物芯片、高通量基因测序等一系列检测技术的发展,产前诊断技术进展迅猛,进入了全基因组时代。高通量测序以准确性高、通量高的优势成为测序技术的主流。伴随着测序的成本大幅下降和大样本人类基因组数据快速累积,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遗传病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给产前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产前染色体微阵列基础上添加产前WES将可增加胎儿结构异常遗传病因的检出率,检出的致病性变异不仅对本次妊娠胎儿提供预后预测和妊娠决策依据,同时有助于再发风险评估及未来进行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

由于宫内表型不完整性及缺乏基因型和表型信息数据库等限制,产前WES数据解读和遗传咨询具有挑战性。但徐教授认为,随着测序成本降低和TAT加快,WES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先天性畸形胎儿遗传学病因诊断中,不过在引入常规临床实践之前,尚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评估。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胡亮教授:PGT-M的临床策略和技术瓶颈

胡亮教授

2018年,中国生殖医学领域正式出台了《胚胎移入前诊断/筛查技术专家共识》。PGT-M包括对活检的胚胎细胞进行分子检测,仅检测出没有指定遗传疾病的胚胎,然后选择这些胚胎移植到患者的子宫。

作为产前诊断的替代治疗方法,PGT已造福许多家庭。等位基因脱扣、等位基因优势扩增、扩增失败和DNA污染等,是影响单基因遗传病胚胎植入前诊断的重要因素;单倍型分析变成了提高准确性必不可少的步骤。虽然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寻找SNP位点的难度和成本,但因测序的成本问题,目前采用的策略是靶向捕获测序,而非基于全基因组的SNP单体型分析,可检测的单基因遗传病数量仍然受限。近年来发展的Karyomapping技术是一种基于连锁分析的芯片技术,其SNP位点覆盖整个基因组,理论上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PGT-M,无需对特定的病人和疾病设计相应的检测方案,并可同时进行染色体变异检测。明确致病基因以及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是PGT-M开展的前提,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更多的基因变异位点被检出,变异致病性分析成为PGT-M检测前遗传咨询的重要内容。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肖敏:采用低深度高通量测序进行胚胎植入前诊断的临床效果比较

肖敏教授通过翔实的数据,做了大量扎实的研究和分析,对aCGH、NGS等PGT技术平台临床应用的回顾和比较,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体类型及分布,嵌合体检出率、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肖教授重点对100例嵌合体移植结局进行了分析,认为从总体来说,染色体嵌合与整倍体胚胎相比,移植临床结果较差(49.6%和38%),低比例嵌合百分比与妊娠结局无关,但是34岁以下妊娠结局好于高龄,且三体嵌合妊娠结局优于单体嵌合,嵌合胚胎在多次活检中核型一致性较低,细胞增殖和死亡明显增加。

优秀论文交流环节

赵欣荣教授、杨海鸥教授

本次产前分子诊断分论坛,还设置了论文交流环节。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全国各地的青年医生和学者分别汇报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赵欣荣教授和杨海鸥教授联袂主持和精彩点评下,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本分论坛名家云集、高朋满座,内容精彩、丰富、前沿、高端,讲题设置既基于临床需求又具有前瞻性,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会场座无虚席、反响热烈,大家共话前沿进展,共同描绘分子诊断美好明天,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七七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